天津市固恒有色金屬壓延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天津市靜海縣大邱莊鎮香港街6號
郵編: 301606
電話:022-28899038 13752288339
傳真:022-28899041
郵箱: guheng@tjguheng.cn
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及時了解國內黃銅管\銅管行業疫情期間復工復產情況,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于2月12日起建立了“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通報”。銅業分會也第一時間與理事單位,尤其是生產企業建立聯絡機制,其中統計的24家銅冶煉加工生產企業,涉及國內銅冶煉(粗銅)產能731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82%,精煉銅產能999萬噸,占全國精煉產能的86%,銅加工材產能(含銅桿)76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能的40%。企業職工約19萬人。
一、現階段銅企業運行情況及主要問題
1、銅管企業已逐步復工,復工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疫情爆發以來,銅業分會各理事單位均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相應防控措施,多數理事單位企業尚未發現確診病例(湖北企業除外)。同時,按照地方政府關于延遲復工的要求,并結合企業自身實際,除銅冶煉由于工藝特點外,大多數加工和再生企業不同程度的延遲了復工日期。從統計數據看,截至2月20日銅業分會24家銅冶煉、加工業,除1家未復工外,其余企業均復工復產。其中銅冶煉企業復產率100%,產能利用率(較正常時期)70%-80%。從企業類型看,大型企業尤其是產業鏈相對完整的,配套體系相對健全的,產能利用率較高,個別企業產能利用率接近正常時期的水平;銅加工企業,總體復產率達到88%,最晚復工企業于2月18日復工,產能利用率約(較正常時期)50%。從復工企業類型看,大型銅加工企業復工較早,但受到返崗人員限制和下游消費抑制,總體產能利用率都不高。
2、行業企業反饋的物流受阻、人員返崗率低的情況逐步緩解。 在統計初期(2月12日),企業反饋的困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物流受阻。隨著疫情防控升級,各地封路限行、采取交通管控等措施控制疫情,跨省、跨區公路運輸不暢,導致產品、原料、硫酸、物資等運輸困難;二是員工無法完全到崗,職工返崗率低。浙江、廣東部分地區加工企業由于省外用工人員較多,因此一些企業職工反崗率在初期僅為30%,部分冶煉企業也出現了用工不足的情況;三是資金周轉緊張,返款率低,產品銷售及資金占用壓力大。受疫情影響,銅下游企業及用戶復工率較低,造成產品庫存一定積壓。另外在前期可以復工的企業,多數遠離消費區域,但受疫情影響,產品物流運輸特別是公路運輸不暢,導致產品無法及時交付客戶,貨款回籠難度加大,資金壓力徒增;另外少數企業反饋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耗材不足等問題。在統計反饋問題中,物流受阻反饋率達90%;人員返崗率低反饋率達60%;企業資金問題和硫酸銷售問題,反饋率30%。但隨著疫情控制的深入和相關政策的出臺,目前物流問題正逐步的到解決,企業反饋部分地區的物流問題已逐步緩解。但同時隨著生產逐步正常和產能的恢復,硫酸銷售困難和企業資金緊張問題正在成為現階段的突出問題。 其中硫酸銷售問題反饋率已由統計初始的30%上升至目前的80%以上,其主要是原因是下游化工企業開工普遍延后或減產,硫酸作為特殊產品銷售壓力陡然加大,尤其是湖北地區是重要流通酸消費地區,目前銅、鉛鋅冶煉企業普遍存在硫酸漲庫的風險,已有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或計劃開始壓低產能來減少硫酸庫存壓力。
3、企業資金周轉問題和進口原料到港問題正成為新的關注點。 由于疫情影響,供需兩端受挫,市場預期不旺,有色金屬價格疲軟,企業資金越發緊張。一方面產品銷售問題導致資金回籠出現問題,另一方面前期的信用證、押匯及貸款需要支付,銀行可能要收貸,兩端都擠壓企業資金,因此近期生產企業比較集中的反饋了該問題。
另外我國是銅原料進口大國,約有80%的銅原料需要進口解決,2019年我國共進口銅礦實物量2100多萬噸,每個月約有190多萬噸的進口量,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構成PHEIC(即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部分企業反應,一些國際供應商相繼宣布不可抗力,停發進口礦,如果疫情在短期內不能結束或世界衛生組織繼續延續PHEIC(即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判斷,中國銅冶煉企業將有可能不得不面臨無原料可用的境地,或者出現競相壓價采購原料,加大進口原料談判的難度。
總體上看,銅行業企業對疫情防控比較到位,大型骨干銅企業生產運行基本平穩,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和一系列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落實,在疫情控制初期爆發的如物流受阻問題、人員返崗問題逐步緩解。而銅行業自身存在的結構矛盾諸如硫酸產能過剩、原料采購壓力等等在此期間愈發凸顯。
二、對銅管、黃銅管企業下一步應對措施和今后行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是企業要做好復工人員的疫情防控。前一階段銅企業疫情防控較好的主要因素是冶煉企業多數用的是本地職工,部分企業采用封閉化管理,而加工企業復工率低,同時復工初期多為本地職工,因此總體控制較好。但隨著外省職工的逐步返崗復工,尤其是銅加工企業復工率逐步提升(相對人員密集型),大量職工開始返崗,這也加大疫情防控難度,因此企業應高度重視。
二是企業應強化防范資金風險。從目前企業反饋的信息看,資金問題應成為企業現階段防控重點。尤其是中小型冶煉企業和民營企業要注意滯銷導致資金回籠出現問題以及與銀行之間的信貸風險的防控,要及時和當地政府和銀行保持溝通,避免出現資金鏈斷裂。同時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研究出臺相關政策,保證信貸資金支持,對授信內存量業務予以續作,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不改變增強授信擔保條件從而變相限制使用授信,對企業復工予以資金支持。
三是繼續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除了物流、人員返崗問題是疫情期間的不可抗力外,企業當下遇到的硫酸銷售困難、進口原料采購困難等問題,在疫情之前就已經出現,這次疫情只是更加凸顯了矛盾而已。因此從行業健康發展角度看,當下中國銅冶煉產能已經接近飽和,原料供應矛盾日益凸顯,下游副產硫酸供應嚴重過剩,同時冶煉產生的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壓力也日益顯現,因此嚴控新建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應成為全體銅行業企業的統一認識,同時行業協會應繼續向國家有關政府部門發出聲音,通過政策引導,抑制各省(市)新建冶煉產能的沖動。 四是加快自救同時不忘轉型升級和新機會。目前看,疫情的爆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相信未來幾個月隨著疫情的逐步解除,銅的消費短期會出現大幅增加,同時國家為拉動經濟,全國各地將涌現更多的政策利好的機會。因此企業要積蓄力量,保持敏銳的嗅覺,迎接新機遇和新機會。另外企業經營者要有創新經營思維,謀劃更長遠的發展規劃。就銅行業發展來講,有條件的礦山企業應大力發展智能礦山,推進無人化開采;冶煉和加工企業在發展智能制造方面則是未來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 疫情過后,一切恢復常態。現在,既不要低估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更不要高估了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危機之后充滿機遇,只有堅持到最后,才能迎接曙光。